Page 79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79
第二章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研究
展。”我国在走过了数十载的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道路后,由以前不完整的“三
育”(德、智、体)体系逐步迈向了德、智、体、美全方位的发展旅程上来,并
适当地将美育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一点可以说是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
整体进程中突显出来的一个新的亮点,也是当前和未来教育中向我们音乐教师所
提出的另一严峻挑战。对音乐审美问题的基本认识,也可理解为是对“美感教育”
或是说“审美教育”的一种全面的剖析与诠释,是出于培养学生对于艺术作品、
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当中存在的美的评价,并通过不断去鉴赏和感受其中的深意
达到创造的过程,最终养成良好的情操和兴趣爱好的教育。如若谈及它所拥有的
教育、价值以及政治功能的话,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其每一个音符跃动的瞬间里流
淌出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和变化,并加之人们自身所释放出来的情绪以及表现出的
情操,激励自己去塑造更为绮丽的人生和更加健全的人格。正如新课标中所提到
的关于音乐课程在审美体验、社会交往、创造性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表现出
的价值一样,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基于对音乐课程本身性质
的定义,放到第一位的应该是审美体验价值,这就足可见到审美体验价值的重要
地位了。正是由于九年义务教育中音乐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培养出将来专业的
音乐人才,更是要让全体学生对理解音乐的潜质有一个本质的认识,从而真正地
使其从中受益。“音乐教育是人类情感的教育,它通过人们对声音的审美特性反
应而发展。”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的审美体验感受到内容的
生动与丰富,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自觉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来不断提升学生的
审美能力,在此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不同的理解和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发挥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为其终身学习与享受音乐奠定下良好基础。在世界的绝大部
分地区,人们并不是将音乐视为多数西方人眼中的总谱或者说是一种能够使人们
心灵充满敬仰的艺术作品,而是将其看成一种集演唱、舞蹈、乐器为一身的娱乐
活动。音乐其实可以看成是人们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集体活动行为。“甚至对
于有着严格作曲规范的西方来说,音乐仍然存在着形式各异的有目的的演唱和演
奏行为,而这些行为的存在,已经远远超越了将音乐紧紧地限制在音乐作品这一
狭窄的审美感受范畴。”笔者认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将更多的时间花费
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并将重心逐步转移到音乐审美体验上。那
么面对当前形势,我们到底将如何才能通过感受音乐到体验音乐最终达到审美音
乐呢?在这过程里,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感受和鉴赏音乐,这也是整个学习音乐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