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83
第二章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研究
动,思想上获得共鸣,不知不觉中受到美育的潜移默化。”一小节所说的音乐审
美心理特征及其规律,是为了让我们教师能够更好地从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
特征出发来进行教学,是利用并遵循音乐教育的心理规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审美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体验,它的这一特性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极为深刻的启示。
审美教育,正是一种关于如何去参与体验的教育。”要想注重中小学生的音乐审
美心理特征来展开以体验为主的课堂教学就要关注如下几点特性:增强教学活动
的情趣性、加强教学方式的互动性、体现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增强教学活动的情
趣性。基于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实际,建立起中小学生音乐兴趣爱好
的最佳时期就是中小学阶段。由于中小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又能根据教师的教
学情感而得到快速感染,因此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如何能够增强教学
的情趣性就成了我们教师必做的一门功课了。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激发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兴趣本身就是一块使学生迈入音乐大门
的敲门砖。教师可以通过不同风格的教学手段、采取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安排
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以及创设寓意丰富的教学环境等途径,来大力营造对学生兴
趣的培养工作。正因为音乐是一门以抒发情感为主的教育课程,所以要想让音乐
本身的审美性富有感情因素在里面,教师就要基于学生自身的审美心理特征和发
展规律,适宜地重视在教学过程里情感色彩的运用,要看到学生心理与教师教学
之间的重要关联,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过程同
他们自身的情感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他们的审美情感得到深化,情感得以
熏陶,进而激发出学生主动去寻找美、感知美、创造美的强烈热情。加强教学方
式的互动性。教师要在互动性的特点上来进行对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注重音乐
课堂教学方式的互动性,是基于中小学生生理特点所提出的。伴随着学生逐渐形
成的成人意识,教师就要因地制宜地改变教学方式,使其更为适应音乐教育课堂
的教学。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就更为突显出来,这一
阶段的他们愿意去主动探寻新的知识,喜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这些也恰恰
为学生成为主体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互动到音
乐教学中来。审美教育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树立学生正确审
美观的前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审美体验为基础,并不断让学生去充
实和丰富必要的审美经验,只有调动起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音乐实践中来,能使其
切身感受到音乐的美感,进而使其心灵得到净化,有利于学生审美观的养成。教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