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87
第二章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研究
(二)教学过程的审美性
从审美心理学和审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表达音乐作
品中的各个审美要素之间是如何发挥其作用效果并达到审美教育作用的呢?在音
乐教学的各阶段又有着哪些审美特点呢?下面,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并加
以说明。
首先,是情景创设的审美性。从审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组织教学的本身其
实也就是一种审美性的施教,而在这一阶段中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中断学生日常意识的基础上,唤醒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注意。如果将学生置
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时,学生就会在美的形象和新鲜事物的作用下,产生一种对
审美对象的新鲜感,并下意识地在脑海里中断日常链条,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他
们眼前所呈现出的景象上来。二是能够燃起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渴望,带动学生走
进音乐的情感。教学课程的组织实施可以说是一条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联在一
起的通道,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现出的仪态仪表,以及课前亲切的问候,都
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愉快感,而且能够将课堂气氛一下子引入到一个轻松而又和谐
的层面上来,通过富有美感的教学目标、教学导入等的运用,来使教师达到在音
乐教学上创设出审美化的情境。而这种审美情境恰恰能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去感受
良好的审美心境,同时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对音乐审美的渴望与期待,形成一种特
定的审美情绪。
其次,是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语言及教学模式的审美性。这是音乐教学的
主体阶段,它既是对音乐审美感知性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我们对音乐进行审美
的探索过程。然而,在音乐课程基础技能的教学时,通常会产生一种与音乐审美
背道而驰的现象,例如在识谱训练时过分注重乐谱和音符的学习,在节奏训练时
过分强调从时值出发,在听觉训练时过分认准音程与和弦而脱离音乐本身等等。
学生之所以对类似这样的教学产生厌烦情绪,也正是因为这种理性的、枯燥的模
式化课堂设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审美的追求。恰当的途径应是将音乐的基
础技能教学视为一个对音乐审美的感知与探索的全过程:比如在识谱方面的教学
上,教师可以强调音乐本身的作用,融合进音乐表现的各要素,将识谱的教学与
音乐的结构意义相联系,真正使识谱成为一种自然的学习歌曲的过渡阶段,这就
自然而然地使学生将乐谱视为了可以从中体验到审美感受的图像。而在节奏上的
练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身体的感觉入手,诸如拍手、迈步、跑步、蹦跳等,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