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90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的接受层面的音乐实践活动和以表演、创作、评论为主的应用层面的音乐实践活
动,其在本质上都借助了音乐主体和文本这对密不可分的组成单元来对特定文本
进行处理,进而达到表达主体和显现主体的解释性行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
堂内外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来将学校和社会的音乐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为使
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爱好和情趣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注重课外活动的审美性,
才能让学生更为主动地了解音乐、接触音乐、掌握音乐。当前,许多中小学生对
音乐学习的目的并不十分明确,由于音乐课在期末没用被设置为考试科目,因此
大部分学生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并不能够对音乐课的学习产生十分重视的效
果。每周一课时的音乐课并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感知性,甚至会产生不愿意也不
敢去表演的情况,再加上学生其他课堂作业的繁重,他们就基本上失去了很多音
乐课外活动的时间。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业余生活中多接触一些音乐,真正把学
生对音乐的兴趣纳入一项长期的培养方案的话,就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的时
候开展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引导,将音乐切实融入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去,使学生
达到一种主动性去追求和向往音乐,并使这一现象逐步在校园文化中趋于一种常
态化。“我们要将以艺术教育为核心的审美教育大力地渗透到学生平日的课外活
动中去,有效防止课外活动的世俗化倾向,同时也可抵御一些庸俗低级的非主流
文化对学生课外活动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学校应该合理针对学生的需
要,用学生喜欢的音乐和适合他们的音乐来丰富校园生活。合唱是中小学校开展
音乐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合唱活动可以增强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
适时地在校园中开展一些诸如合唱、歌咏等形式的比赛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培
养学生的演唱水平及歌唱能力,还能加深学生的集体观念,更好地融入学校这个
大家庭中,并从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让他们感到自己在集体活动中作为
一分子的力量与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对于中
小学的合唱教学方面应该采取的一些做法和观点,其中包括将音乐课程的基础知
识点以及需掌握的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课堂的审美体验之中。学
校还可以适时举办一些围绕音乐展开的活动。例如,在课外活动时间里组织全体
师生学习跳健美操,并以活泼动感等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音乐为背景,舞蹈的编
排工作可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同时可定期举行班与班之间的比赛活动。此外,
器乐、舞蹈、戏曲及校园剧等多姿多彩的活动也应该适当加入学生的课余文化生
活当中,使学生在放松的同时还能掌握一些有益的音乐本领。新课标中指出:“兴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