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93
第二章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研究
堂上既能学到应有的知识,又能增强音乐技能,还可以充分陶冶自身的情操,达
到情智并举、共同提高的发展目标。
(二)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非音乐性问题
音乐教育的非音乐性是指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违背音乐的本质特征,有意淡
化和忽略音乐的根本功能与价值,埋没了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学科特点的现象。
非音乐性问题的产生来自对音乐教育本质特性的片面理解,对音乐教育教学规律
的掌握不够,对音乐教育价值功能的局部窥视。这些问题的出现还会使我们不能
正视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淡化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同时也不利于其基础地位
在音乐教学中的确立,以致使我们不能够很准确地把握住音乐教育的正确发展方
向。这就给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敲响了一个警钟,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在从事音
乐教育和与其相关的研究工作中,要尽量避免非音乐性问题的发生。在我国当前
对音乐课程的改革中可以发现,音乐教育活动逐渐呈现出了一种程式化的发展趋
势,而在追求知识的大融合及音乐活动的主题性时,却又往往忽略了音乐本身所
特有的内在特征和审美规律,迫使活动不得不朝向非音乐性的方向发展下去。为
了有效地避免音乐教学步入非音乐性的一大误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音
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音乐性”这一音乐所特有的因素。音乐和人一
样,都是有着情感在里面的。音乐可以改变人们的心情,给人带去愉悦和欢乐的
审美体验,反过来,人的主观情绪同样也会影响到音乐作品的演绎,因此说,音
乐和人的情感是相互连通并互相作用的。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音乐课,我们
教师就要利用这个特点和规律,熟练地运用好丰富、专业的音乐术语,并创设良
好、优美的音乐环境,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并将学生们在喜悦氛围中所体现
出来的愉悦感反作用到音乐中去,营造出一个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同时,要
让学生感到好的音乐表达的是人的思想与情感,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来表现和驾
驭自己内心的感受,抒发出自己所要流露出的内心世界的语言,通过音乐这个载
体,使自己平日里不敢说、不好意思讲的情感和纷繁复杂的情绪瞬时间的加载到
音乐之中,自然而然的和着音乐的节拍与旋律讲述给身边的每一名同学,使对方
同样能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和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通过开展以学习音乐
作品、理解音乐作品和掌握音乐作品的过程来展开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教
材上原有的固定音乐作品之上进行发挥和拓展,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内心想要体
现出来的新的音乐作品。摆在每名音乐教师面前最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则是如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