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89

第二章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研究


             过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地享受音乐中的美感,进而用所学的音乐知识来美化自己

             的人生。“我们要从不够广阔的范围中扩展出来,目前在中学同学中所唱的歌曲
             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反映当前重大的政治事件、民主生活、劳动生产的歌曲,如果
             是作为课余歌咏运动的开展来看是很好的,但作为正规化的中学音乐教育来看就
             觉得太单纯了些。”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坚决要以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作为

             核心要素,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体。比如,在小学生的音乐教材里面,
             每册背后都有寓教于乐的“音乐湖”板块以及两个与音乐相关联的中外典故,这
             种教材编写模式就大大吸引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够以一种学生所喜爱和接

             受的方式去呈现给他们,还有融评价于游戏的“成长的足迹”页面,真正给学生
             的学习带来了乐趣。而中学音乐教材中的导语和对话则偏向于文学色彩,花絮边
             条又增加了音乐文化内涵,并在每册的后面同样加注了“回音壁”作为评价与指
             导,这就大大增强了音乐教材自身的审美性。另外,在音乐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

             要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的欣赏曲目,因为音乐本身是一种音响的艺术,所以每当学
             生在欣赏一段音乐之前就要告诉学生每一节所要表达出的情感,这样就可以自然
             地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品味出作品的内涵,达到一个更好的学习效果。音

             乐教育就是要通过确立“以审美为核心”这一教育理念,来让学生对音乐的审美
             体验得到丰富和升华,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并使其生活变得
             更加丰富而有意义。而要想达到这种预期效果,就要借助教材这一有力工具。只

             有将教材的编写工作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才能在课堂讲授的过
             程中把学生向充满爱心与文雅素质方向引导。另外需强调的一点是,在音乐的教
             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人体本身的特性,灵活运用人体所拥有的最为本质的乐器—

             人声,利用人声进行和乐,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并创造音乐。新课程中对音乐的
             功能定位是审美功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材中各类纯音乐
             的运用和欣赏上来。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审美因素在音乐教学中
             的应用,将教师自身对音乐的审美体验随时融入教材的分析与处理当中,从而形

             成浓郁丰富的审美动力和渴望。
                 (四)课外活动的审美性
                 玩是属于学生的天赋,学生所学到的很多知识大部分都来自课外活动之中,

             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将音乐的审美性渗透其中,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同样能够获得知识。“包括以聆听、理解、体验在内


                                                                                     81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