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7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267

第三章  单元教学设计




                (四)聆听第二段——体验问答形式、感知音乐形象。(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情境表演感受乐曲问答的演奏形式,并能够感知主

                题的变化及音乐形象。
                1.第一遍聆听——听出乐曲的问答形式
                教师导语:带着你心中的两个人物形象,来听一听他们在做什么。
                教师活动:播放第二段音乐。

                学生活动:聆听第二段音乐,听出两个人在说话。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听出两人是在对话?谁在问谁在答?
                学生回答:因为一会唢呐演奏一会呐子演奏,唢呐问,呐子答。
                教师导语:民间器乐的演奏形式,很多是在模仿人与人的交流。

                2.第二遍聆听——听辨问答旋律,体验问答形式。
                谱例3:







                教师活动:播放第二段第一句,与学生模仿乐器音色,体验问答形式。

                学生活动:聆听第二段第一句,观察乐谱、听辨两个问答句的不同。与老师和同伴
                合作,模仿乐器音色体验问答形式。
                (五)聆听第三段——律动聆听、感受情绪变化(6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两遍聆听,感受乐曲情绪变化的同时,了解音乐要素(速度与音
                色)对于表达音乐情绪的作用。并培养学生能够用音乐的语言描述音乐的变化,表
                达自己的感受。
                1.第一遍聆听——展开联想、描述音乐变化
                教师设问:第三段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活动:播放第三段音乐,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启发学生从音乐要
                素中理解情绪的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音乐,展开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并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了解

                第三段情绪的变化是由于速度加快、增加了口琴子的音色等音乐要素而改变。
                2.第二遍聆听——肢体感受音乐速度变化
                教师活动:播放音乐,和学生一起感受本段速度由快到慢的变化。
                教师活动:聆听音乐,用肢体感受速度的变化,在板书中贴出本段出现的乐器。






                                                                                         • 253 •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