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8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358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Music Teaching Methods and Case Design in Primary Schools
11 首赞美美好友谊作品,已学 2 首
年级 作品 演唱 / 演奏形式 国家 拍号 内容题材
4/4 拍 表现好伙伴一起看“大
一年级下 《大风车》 齐唱 中国
风车”栏目的快乐心情
2/4 拍 歌颂了小朋友之间真挚
二年级下 《一对好朋友》 齐唱 中国
朴实的友谊
(四)单元间的内容关联
本单元“友谊”在本册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呈现出的知识点与学生能力
培养方面与其他单元有着一定关联性。
1.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体现在本册第一单元里的钢琴独奏《捉迷藏》,它是《儿童组曲》中的一
首,描绘了儿童跟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游戏的那种机智灵活的童真形象。“启下”
体现在第五单元《童年的回忆》和第六单元《夏》这两首都依旧延续了童年时期的
小伙伴一起游戏、一起欢乐的美好记忆。
2.“弱起小节”的感知到认知:
从第一单元中的钢琴独奏《捉迷藏》和第三单元中的单簧管独奏《单簧管波尔
卡》,两首欣赏作品的开头都是从“弱起”开始进入,使横向的音乐流动起来变得
更加活跃。在偏欢快、活泼的曲子中,有了“弱起”的加入,乐曲旋律的进入律动
感就很强,增加了音乐旋律的流畅度。
而这单元同样是“弱起”节奏开头的两首演唱作品《噢,苏珊娜》和《原谅我》,
这两首都是外国作品,尤其是在外文歌词中,“弱起”节奏开头更是常见。歌曲开
始就采用弱起节奏引入主题并贯穿全曲,连续弱起节奏既增加欣赏者对歌曲因弱起
的节奏型所带来的紧迫感,同时也把演唱者循序渐进地带入歌词的情境中。弱起节
奏的采用恰好给了作者表现和发挥的空间,使作者的意图表达的淋漓尽致。
3.附点节奏的感知到认识
本单元三首作品里都出现了附点节奏,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而附
点节奏在快、慢,中速情况下所带来的变化也是不同的。快的附点会给乐曲增添跳
跃活泼的感觉;慢的附点则是跟其他音差不多只是时值的表达方式。
4.表现内容
《噢,苏珊娜》《原谅我》和《同伴进行曲》三首作品所表现的主题都是跟“友
谊”有关,而这个主题在小学阶段各个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从不同的幼儿园
• 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