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9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429

第四章  撰写有教学经验的论文




                   乐曲虽然短小,手法简洁,但构思别具一格,富有京剧的韵味,使人充分领略了
               京剧所特有的情调。
                   下面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在教学中我认为设计的比较好的几个片断:

                   一、直接聆听乐曲《京调》,展开讨论,介绍传统的京剧文化


                   《京调》是采用京剧音乐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京剧是老北京人最喜爱的、
               最熟悉的一个剧种。有 200 多年历史,它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在清朝后期得到了很
               大的发展。当时,京剧不仅在民间很流行,在宫廷也受到了欢迎。尤其是慈禧,她不

               仅亲自表演京剧,连服装道具、唱腔以及剧本的编写,她都要亲自过问。由于她的参
               与,京剧就变得更规范、更专业化了。在京剧这一传统文化上,慈禧的确做出了很大
               的贡献!
                   在教学中,本人从直接聆听乐曲《京调》入手,使学生对乐曲有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揭示本课课题《京调》。

                   师:这首乐曲为什么叫“京调”呢?
                   师生围绕京调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乐曲与京剧的关系。
                   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京剧的文化。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深入的理解,本人上网找

               了一些老北京的大戏台、大戏园子、慈禧出演京剧时的照片以及老北京人听戏时的照
               片。学生们边看着旧照片边听我讲京剧的文化,那叫一个投入,真是听得津津有味,
               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我国传统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使原本紧张的课堂变得轻松起来。


                   二、分段欣赏,捕捉音乐中的京剧元素,感受、体验浓郁的京剧韵味

                   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借鉴了京剧中西皮流水板的唱腔,西皮是京剧唱腔中的一
               种,其特点是活泼欢快、刚劲有力。为了了解京剧唱腔的特点,本人亲自向一些名家

               学习并演唱了一些京剧片断,听了几处戏。发现它的唱腔是举一反三,像京剧中的唱
               段,如《苏三起解》《四郎探母》《叫张生》都与主题音乐很相似。流水是京剧中一
               种常见的板式,它的特点是每一拍都需要强调,没有弱拍。作曲家在传承的基础上进
               行了变革,将流水板的节拍由四一拍变为四二拍,同时运用民族乐器曲笛演奏中常见
               的加花手法,不仅增强了曲调本身的活泼、流畅和器乐曲的特色,而且由于其反复出

               现,形成全曲中最富于特性的乐汇之一。
                   教师在欣赏 A 段时先简单介绍京剧唱腔、板式,然后请学生观看京剧唱段《苏三
               起解》的视频。

                   师:这段乐曲是采用京剧的一种唱腔来创作的,这个唱腔的名字叫西皮。西皮的


                                                                                         • 415 •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