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1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431
第四章 撰写有教学经验的论文
第三节 《探索二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提要: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本人发现了二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本
人认为二年级音乐教学应从音准方面、音乐性方面、人文性方面、以及关注差异生方
面入手进行教学。
主题词:二年级 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方法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
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
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
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
升学生的素质。那么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本人发现了二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法。本人认为
二年级音乐教学应从音准方面、音乐性方面、人文性方面、以及关注差异生方面入手
进行教学。下面就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音准问题
一年级末,本人对学生进行了无伴奏的独唱考试。令本人很惆怅的是学生不跟着
钢琴唱歌居然大部分都在跑调。所以,本人认为二年级音乐教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是音准问题。
本人仔细反思了一下,学生跑调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学生的气息不好导致走调;
学生找不到声音的发声点,所以跑调;学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而导致跑调。前两个
原因比较好解决,而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解决起来就很难。如果我们从心理的角
度对识谱(视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
第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第二是听觉反应的过
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
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当然,这是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
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不能分开的过程。所以,在小学一、二年级必须进行充分的“唱名
音程感”的练习。那么就得让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大量进行“唱名模唱”
和“唱名背唱”。因为我们学校开设了口琴课,所以结合器乐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唱
名音程感”的训练。第一,专门的技巧训练。每节课的前 5 分钟练习吹奏和唱音阶,
唱二度、三度、四度、五度音程等,另一种是结合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进行的方法。
也就是在学习唱歌、演奏器乐等过程中,进行“唱名”练习。如在学习《打花巴掌》
时,因为歌谱中总出现 d r m 三个音,我除了让学生唱准这三个音以外,还要求学生
• 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