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7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437

第四章  撰写有教学经验的论文




               古族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承载着
               蒙古族丰富的历史信息,传承着蒙古族的文化精神,反映着蒙古族人民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民族文化面临着危机。为了传承并丰富民族文化,让学
               生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因此将蒙古族民歌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希望学生通过
               蒙古族民歌感悟蒙古族悠久的历史,了解蒙古族文化,使蒙古民族文化代代相传,永

               不熄灭。比如,学唱《嘎达梅林》这首歌曲时,教师先让学生唱了一下歌谱,然后找
               到结束音是在 la 上,是民族羽调式。接着教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或听过的蒙古族的民
               歌或者乐曲。学生唱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是草原小牧民》《银杯》等这

               几首歌,又一起唱唱这几首歌曲的歌谱,找出结束音大部分都是 la,都是羽调式。然
               后教师总结蒙古族音乐有很多都是民族羽调式,羽调式给人很深沉的感觉。我们中国
               有很多民歌,不同的民歌就会有不同的结束音,也就是不同的调式。如这首《太阳出
               来喜洋洋》结束在 re 上,是民族商调式,再比如《赶牲灵》结束在 sol 上,是民族徵
               调式。就这样学生在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时对我国民歌又有了新的了解。

                   就是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蒙古族民歌的特色,从简单、感性的歌曲入
               手,创设情境教学,并创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蒙古族民歌的艺术魅力,使他们从内

               心情感上真正喜欢蒙古族民歌教学。从而喜爱并演唱中国民歌。

                   四、舞蹈表演活动中渗透民族音乐

                   云南省居住着哈尼族、佤族、彝族、傣族等多种少数民族,民族音乐多样,民族
               乐器种类繁多。如哈尼族的乐器有牛皮鼓、竖笛、巴乌等,彝族有小三弦、笛子、大

               扁鼓、烟盒等,傣族的乐器有葫芦丝、三弦、铓、锣等。在音乐课的打击乐教学中,
               可将这些民族乐器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把民族乐器与学生常使用的木鱼、三角铁、沙
               球、碰铃、园舞板等节奏乐器配合起来使用,不仅能体现出作品的思想、增强学生节

               奏感和对声音的感受力,更能突出音乐教育的地方性和民族性特色。如佤族音乐《阿
               瓦人民唱新歌》是在音乐、甩发和学生的团结协作下完成。在活动中,学生必须理
               解、熟悉、掌握音乐的节奏,再与甩头发配合,跳出甩发舞特有的步伐。儿童天生喜
               欢跳舞,喜欢用舞蹈动作表现美、创造美,舞蹈也是传达情感的最生动、最直接的方
               式。如哈尼族的棕扇舞、傣族的竹竿舞、孔雀舞,将大众喜爱的民族舞蹈应用到音乐

               教学活动中,不仅能让学生接受民族民间音乐的感染和熏陶,而且还可增强学生的民
               族团结意识,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音乐教育资源,比如,聆听民族乐

               器演奏,学习民族音乐和舞蹈等,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扩大文化视野,丰富民族


                                                                                         • 423 •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