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3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473

第四章  撰写有教学经验的论文




                   那么什么是学习品质呢?学习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学习上的综合表现和能力。通常
               包括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习行为得以顺利
               进行的重要保证。当作为个体的学生具备了积极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
               学习能力。并把它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化倾向,作为个体的学生就具备
               了良好的学习品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越来越清醒地认识

               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改革的成败在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于学生良好
               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学习品质的形成,就是要在教师不断的启发和指导下。坚持培养学生自觉

               学习的意志,调整良好的学习状态。并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不断获取经验和
               教训,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

                   二、提升小学生学习品质的学程探索

                   对教师而言:

                   (一)更新观念理解“学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是师与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程与学程交互作用的
               过程。所谓学程,是指学生在一定学习情境中,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内容进行

               学习探索,并得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达到身心发展、素质提高的科学化和规律化的过
               程。学程是一个曲线、动态、多维的复合体。可以说,教程与学程在本质上是一致
               的。教法思路本应是学法思路,而且学程是教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研究、引导并
               参与学生的学程,才能使学生将学习资源更好地内化和发展,教师实施教程的真谛,
               就在于理解并参与学生的学程,使学生将学习资源更好地内化和发展,就是要从教的

               角度研究学,而这种研究要彻底有效,就必然要做到从学的角度反思教。其实质就是
               学法的研究,就是对学程的剖析和改善。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追求理想的课堂

                   1.创建关注生命的课堂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 1968 年最早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清华大学樊富珉
               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教导个体了解、实践和体会“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一种
               价值性活动。长期以来,一些教师把掌握知识的量与质当成了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
               准。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个性人格的发展都化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学生在教育教

               学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只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失败和高度的受挫感,而不是积
               极、愉悦、兴奋和在求知过程中发现新知的巨大幸福感。结果,学生所感受到的只是
               沉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生机勃发的乐趣,学生的生命意义开始变

               得淡漠和虚无,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面临 21 世纪的挑战,音乐教师就要关注生


                                                                                         • 459 •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