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1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案例设计
P. 481
第四章 撰写有教学经验的论文
据旋律的起伏加入了力度的变化,经过学生们的二度创作后,歌曲更有表现力了。学
生唱起来也更有味道了。
二、了解歌曲中旋律的运动形态,尝试简单的创作练习
旋律的运动形态主要是通过不同音高的音符,相互交替而成的进行方式,因此
而形成的旋律线的高低起伏,对音乐形象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旋律线的运动方式
中,主要有“平进、级进和跳进”三种方式,从它们运动的性质来看,其中“平进”
为相对“静止”的运动形态,而“级进”和“跳进”是相对“动态”的运动方式。本
人在唱歌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平进和级进这两种运动形态指导学生进行创作练习。
(一)平进
平进是指旋律的“同向进行”,即“同音重复”,就是相同音高的音符的连续进
行。平进属于旋律的“静止”运动,旋律线没有起伏感,但是它的节奏变化相对比较
丰富。
在唱歌教学中,很多时候为了让学生唱好歌曲,本人经常会跟学生一起分析作
曲家的一些创作手法,并且试着让学生也模仿着作曲家们的创作手法进行作曲的初次
尝试。比如,小学三年级有一首歌叫《捉泥鳅》,学生们非常熟悉,歌曲旋律简单上
口,很容易学。学生很快的就学会了演唱。这么简单的歌曲如何上得有新意呢?本人
反复唱着歌曲的旋律陷入了思考……本人发现歌曲的旋律有很多地方都采用了重复的
手法——同音重复。同音就是相同的某个音作为旋律连续出现几次。多处同音重复的
旋律进行,加上明快、活跃的节奏,使音乐充满了动力感和欢乐的气氛。我们学过的
歌曲有很多都采用了同音重复的旋律进行手法,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乌鸦爱
妈妈》《龙的传人》等。于是,本人把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用 DO、
RE、MI、SOL、LA 这五个音采用同音重复的旋律进行方法创作两小节 4/4 拍的旋
律。可以模仿歌曲《捉泥鳅》的节奏进行创作,也可以按照自己商量的节奏进行创
作。最后本人把这四个小组创编的旋律进行了重新排列和整合,形成了一个新的乐
段。因为歌曲《捉泥鳅》是一个乐段,本人称为 A 段,那么学生新创作的旋律我把它
当作是歌曲《捉泥鳅》的 B 段。
学生创作旋律 1:
• 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