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0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160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Ordinary Senior High Schools
价目标,使不同层级的评价目标与其在高考评价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考试评价
任务相对应。确定评价目标内容是研制高考评价目标体系的关键,即高考究竟评
价学生的哪些方面和什么素质,这是高等教育对时代发展变迁做出的回应。回顾
高考发展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将干部和各行各业高级人才的
培养视作政治任务,确立了“政治、文化、健康”的评价三标准,其中尤为重视
对政治素质的考查,被称之为“政治挂帅”。
“文革”期间,在“志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模式下,
对政治素质考核极为重视,几乎成为唯一评价目标和标准。统一高考制度恢复后,
“文革”前的评价目标又恢复了,从德、智、体三个方面评价学生。1999 年国
家决定实施素质教育之后,对高考评价目标也提出相应要求,要求高考应侧重于
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2010 年《规
划纲要》指出教育的发展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
强国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步伐。对高考改革的要求是
“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
能力”。由此看出,高考评价目标与时代发展相呼应,对评价目标的要求逐步提
高,评价目标的内容构成逐步变革,朝着丰富多元、综合全面评价学生的方向
发展。
自 2014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确定浙
江省、上海市成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之后,两地很快出台了高考综合改
革试点方案,录取学生的成绩标准从以往的只看一次高考成绩,逐渐变成了依据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高考成绩和三门自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
“3+3”),此外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总之,
高考就是在现有以文化课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考查学生的知识
和能力为宗旨,增加新的评价指标和内容,综合全面、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地考
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新的高考评价指标。对于以上两个评价指
标,人们并不陌生。学业水平考试几乎是原有高中会考的翻版,综合素质评价是
新课程改革之后的产物。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指标体系
的积极意义在于:第一,新的评价指标的纳入打破和改变了自统一高考制度建立
以来形成的单一评价指标的一统模式,有利于高考多视角地评价学生,丰富了评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