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161
第七章 普通高中高考评价
价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评价结果的多元性和科学性。第二,以上两个指
标能够反映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将其纳入高考评价体系有助于建立高中、高
考与高校的一体化联动机制,将三者相衔接,有助于人才选拔与培养的一体化。
第三,可以扭转“唯分数是举”的应试导向,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四,
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是现实存在的指标,采纳它们可以减少改革成本,
采纳现成的指标总比另起炉灶重新设立指标更为现实可靠。然而,由于我国有将
会考纳入高考评价而以失败为结局的教训,执行新的评价指标也将面临种种挑战。
其一,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测评功能分配不尽合理。高考是偏重于对学生知
识的测评,具有对智育的评价功能。学业水平考试是对学生高中阶段文化科目学
习所达水平的测评,也属于对知识的测评。在三个评价指标中,两个指标属于知
识类评价指标,似乎依然流露出高考重视知识考查的倾向。因此,如何协调处理
两个同时测评知识的评价指标间的关系便值得思考。其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
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颇受质疑。学业水平考试的前身会考曾经被纳入高考
评价,但由于考试结果日渐高度趋同,区分度极低而被驱逐出来。如今又要和难
以量化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价指标纳入高利害关系的高考评价体系,人们仍然
担心其结果是否可用。与此相关的是人们对其公平性的质疑,尤其是对难以量化
的综合素质评价,担心其招致权钱地位等社会因素的介入,影响弱势考生利益,
有损考试公平。因此,在完善高考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还应注意调整各指标测评
功能的分配与确保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完善高考评价指标体系属于从宏观层面加强高考评价学生的改革内容,优化
考试内容与形式则属于微观层面的改革内容,目的都在于提高考试本身的科学性,
发挥评价功能。高考考试内容集中反映在考试科目和高考命题两个方面,改革考
试内容主要关涉如何组合考试科目和改进命题等内容。如今,文理不分科成为各
省高考改革的大趋势,高考科目“3+3”组合将成为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
式,部分科目如英语将进行一年两考。学科地位的变化使得语文、数学、外语三
科成为绝对的优势学科,以绝对分数计入高考总分,选考的三门学科则按等级换
算成百分制分数计入总分。
从浙江省和上海市 2017 年的高考改革实践来看,上海市等级性考试从先前
的 A-E5 个等级细化为 11 个等级,浙江省则针对区分度划分为 21 个等级,考试
科目赋分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高考内容改革的第二项是改进高考命题,命题是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