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166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Ordinary Senior High Schools
体”的教学改革,把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试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从
多个方面、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强基计划”注重在基础学科中
发挥创新的领导作用,并在实施过程中强化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然而,“摸着
石头过河”的改革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遭遇挫折:“自主招生”暴露出由于分权
而导致的教育公平问题,再加上越来越苛刻的办学条件,导致其逐步偏离初衷,
在 2019 年被叫停;“三位一体”的实施已初见成效,但因投入过大、效率低,
目前还未得到进一步的推广。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评价存在维度单一、考试内容
偏重知识、形式和方法单一等问题,但是,对高校招生评价改革的全面、科学化
的评价并没有就此结束。
(二)公正的问题
公正是我国科举制度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准则。从科举开始,中国的教育思
想就一直贯穿着“至公”思想,并深刻地影响着近代教育。现代的高考,虽然力
求公平,但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总体而言,公平与科学问题基本一致,科学水
平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公平,而公平则有利于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性,而与大同社
会相似,趋向于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现实条件的复杂性和多
样性,使人们很难将公平性和科学性完美地结合起来,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
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必须把重点放在一个公平或者科学的层面上。例如,在
“考试公平”和“区域平等”这一难题上,由于“教育资源欠发达”的地方招生
数量和招生成绩的差别,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高考实行“高考”,对那些经
济较差的地区的考生,则会给予相应的倾斜。这就是在高考改革过程中,“公平”
和“科学”两个问题的博弈。高考各学科的成绩与高考总分的计算一样,都有公
平和科学性的问题。按照标准分的原则,单纯把几门科目的分数相加,并不能很
好地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因为每个科目的难度、分数的分布、能力都不一样,如
果只把不同的科目的分数相加,就不可能得出一个人的数学分数比另外一个人的
分数更高。比较好的办法是把同一学科的成绩进行排序,把原来的分数转换成标
准分,然后把若干学科的得分累加起来,按标准分排序。事实上,在我国的高考
改革史上,也曾实施过“标准分”,但因为对“标准分”的认识不足,不能完全
理解,造成了对“公平”的争论,使得“科学性”必须为“公平性”做出妥协,
标准分制度也就无法继续实施。高考的内容改革同样不能摆脱科学性、公平性的
束缚,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基本目的。然而,目前的高考内容已趋向于死板,更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