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171
第八章 普通高中发展性教师评价
第八章 普通高中发展性教师评价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只有加深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使教师尽快走进
新课程。目前,制约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性成长的瓶颈之一是教师评价问题,
当务之急是如何制定正确评价教师的评价机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或者以分数来作为评价学校的主要方式必将导致学校
对教师评价的偏离,必将导致学校用急功近利的方式来达到“普遍要求”,必将
导致学校用学生成绩来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主要依据。如果在教师评价上出了偏
差,可能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引入歧途,也可能伤害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影响教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斯塔弗尔比姆曾经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教师评价的目的,正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建立发
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教师不断
改进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第一节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
一、教师评价的研究现状
(一)教师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从老师诞生之日起,老师就一直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但是,真正
意义上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才出现的。
自 20 世纪中期起,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教师评价,我国 60 年代初就开始了
对教师评价的研究,但到了 80 年代之后,对其进行了较为正规的评价。
教师评价研究的形成,其原因有:
①教育品质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教育在个体的发展和将来的发展中的
重要地位,追求平等的教育,提高教育的质量,提高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认识和管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