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176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Ordinary Senior High Schools
加强教师的工作能力,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才能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自我评价为主、各方协同参与是评价的主体
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师评价是一种以受试者为主体、以受试者的个体价值为主
要内容的发展性评价,强调受试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它反映了我国教育进
程逐渐走向民主化和人性化发展的进程。
新课程主张实施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多元评价,以促进被评教师通
过多种途径的反馈,从而促进对教育、教学的反思与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教师
和学生、家长是教师工作的合作伙伴,不仅对教师的工作有直接、间接的影响,
也可以从各个方面反映教师工作的绩效,对改进和提高教师工作的质量有重要的
作用。
(三)考核内容突出综合素质,注重个体差异
新课程的重点是教师的全面评价。全面评价是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对教
师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全过程的、长期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所从
事的教学活动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其工作成果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是一
朝一夕之功,只凭一次或两次的个别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出教师工作的全过程,
也必然会使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工作绩效产生偏差。缺乏综合评价,就不能充分认
识评价对象的工作绩效,也不能掌握其发展趋势与发展需要。
新课程强调了教师的个性差异。教师在个性心理、职业素养、教学风格、交
往类型、工作背景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评价过程中,要针对不同
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重点,并采取相应的评价方式,提出改进建议、
职业发展目标和学习方案。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师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并使其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从而更好地推动其自身的发展与创新。
(四)在评价中强调质性评价,提倡自我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评价应注重质的评价,提倡教师的自我反省。教学
工作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它的任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劳动的集体协作性、劳
动手段的特殊性和灵活性、劳动成效的长期性和教师的行为的示范性,都要求评
价者通过实地观察,甚至亲身参加,或与相关人士进行深入的谈话,并查阅相关
的书面资料,对评价对象的属性在概念或程度上作出定性的规定,再进行分析和
评价,以表明评价的性质和程度。因此,在教师发展能力评价中,要重视质的评
价和定量的评价。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