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34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Ordinary Senior High Schools
教师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评价是一种单向的、只
评老师、评不评、教与学之间的断接,缺少对教学过程、学习综合能力、素质发
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⑤从实施评价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老师的责任,而对学生的
自我评价则缺乏正规的形式与程序。
⑥从群体与个人关系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及其统计分析方法主
要集中在班级群体评价上。这一共同评价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因此,
在传统的评价、分析、描述中,学生的个人状况会自然而然地消失,更不用说描
述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发展方向。
⑦从现行的评价工具的设计水平和性质与素质教育的中心目标—创造性和个
性发展的属性的关系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测验的预见性、精确性、客观性、
一律性,尽管它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与既定的教学目的之间的联系,并运用精确、
客观的测度和统一的反应方法来进行测验,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这种特
性与创造性与个性发展的特征,实质上却是大相径庭的:第一,传统课堂教学评
价在测验设计中的预见性与创新和个性发展的非预见性相悖——创新意味着前所
未有,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第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测验的准确性
与创造性、人格发展的模糊性是矛盾的,因为创新是史无前例的,就是“测不准”。
第三,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测试设计的客观性与创造性、个性发展的个人
主体性冲突,即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行动活动,而非对测验客观限制的被动应答。
第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考试的一成不变,与学生的创造性、个性的发
展是背道而驰的,而创新又是独特的,是创始的,是创新的,是创造的,这就必
然需要超越统一的回应。从根本上说,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以考试设计中的特
殊属性为基础,形成封闭的思维引导,而创造性与人格发展则是以开放性为基础
的。从根本上说,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冲突的。
以上七个层次对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以学科价值为基础的
课堂教学评价;以知识、技能系统为参考;以教师为核心;注重成果,追求统一;
用简单的数字符号来衡量不同的、活跃的个性特征和内在的深刻的认知、行为、
态度和价值,以及创造力的发展状况。从逻辑上讲,它的“合理性”和应试教育
的“合理性”是一致的。但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它却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目
的形成了一种完全矛盾的矛盾。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