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39
第二章 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
自的特征,甚至同一类型的智能,其表现形式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没有一个统一
的评价模式和准则,因此评价人员要在各种学习情境中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使
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和学生的发展。
(二)建构主义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的观点是:知识并非对现象的精确表达,而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并非问题的终极解答,学习者对知识的认识是建立在自身体验基础上的,因此,
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非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于学生建构自身的知
识。学习者在理解问题时,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经历来“同化”和“顺应”。从这
一点可以看出:①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知识的加工与转化。②教师不
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协作。老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
学生身上,而应注重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听取他们的观点,并与他们一起探讨一
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互相沟通,互相提出疑问,了解对方的想法,并
作出相应的调整。③不同学生的不同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不同的学生,往往会
因为不同的经历而产生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一个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二、一节好课的探讨
在新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多元智力与建构主义,探讨了什么样的课是好的
课,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
兴趣。
(一)实际学习
一节好的课程,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真正的学习”。在经过最初
的“阵痛”之后,这是最合理的总结。由于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都给教学过程带
来了很多新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又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再加
上原有的经验系统,有的是老师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下来的,有的则是一代代的
传承和强化,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还在建设中的经验系统。再加上浮躁的急功近
利心理。加之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弄虚作假,以及对老师的形式主义,使得
原本神圣的教育界,出现了一些虚假的课堂,特别是在“评优课”中,这种虚伪
的课堂,为了虚伪的表演,损害了“诚信”,损害了学生的真实情感,损害了他
们的心智和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最大的问题是造成了对新课程改革的质疑和厌恶,
从而影响到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课改的前沿,一个最为响亮的声音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