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67

第三章  普通高中学习过程评价



                 ④在评价结果方面,不仅要注重结果的准确、公正,还要注重对结果的反馈,
             并使被评价者对其结果的认可,并改善其原来的状况。
                 ⑤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全面、全面考察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

                 ⑥在评价方法上,着重于多元评价,特别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用质的评
             价统一定量的评价。
                 ⑦在评价主体和评价主体之间,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了以人为中心
             的主观评价价值。

                 在教学中,作业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作业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是促进
             学生自主学习、推进新课改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作业评价改革的基本思路


                 作业评价是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作业评价是以学生对学习态度、学习方
             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适时、恰当的评价为依据。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作业
             质量、习惯形式、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效果。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作业评价时,
             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定性和定性相结合
                 定量评价具有逻辑严密、规范化、精确化、能够准确地分析现象的因果关系、
             得出更加客观、科学的结论。而质性评价则是对事实的尊重,对未事先设定的结
             构进行评价,对问题的理解更为真实和完整。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对人的尊敬。在

             作业评价时,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使其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作业。
                 (二)程序和结果的协调
                 新一轮课程标准下的评价体系,既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实际,又要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绪、态度、学习过程以及个人的不同。只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发展,才能

             更好地理解和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其在现有的层次上得到提高,使其在教学
             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美国知名的课程教授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的首要目
             的不在于证实,而在于改善。”
                 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科情感与态度、课堂作业完成次数和质量、综合实践

             作业的参与和质量。终结性评价,也称为成果评价,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
             过程中,完成整体教学目的的完成情况的评价。根据二者的不同,其评价效果也
             不尽相同。所以,将终结性评价和程序评价相结合,使得二者之间的优劣相辅相



                                                                                  ·59·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