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普通高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P. 93

第五章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第五章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置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
             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试图改变传统课程与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学习,
             忽视能力和态度培养的状况,用更有效的方式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

             年轻一代,充分体现了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战略。“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
             的提出,体现了我国教育界对学习的新认识和新见解,体现了我国教育界为了使
             我们的学生能够应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而改变学习方式的一种探索,即改变传

             统的、被动的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基本
             素质。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提供给学生的一种学习经验的基本框架,
             在此框架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分析和调查现实及所遇到的问题,在共同的探索活
             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周围
             世界的兴趣、好奇心,培养积极的态度。研究性学习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探

             索欲望,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学
             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和协商的团
             队精神,从而使学生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的各种技能。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为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取得预期的成果,达到预期的
             目标,保驾护航。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针对研究性学习最终取得的成果评定学
             生的学业成绩和等级,而且对研究性学习从课题的提出、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
             过程的实施、研究成果的评定进行全程的评价和反馈,研究与评价同步进行,研
             究的过程同时也是评价的过程,利用评价实时地对研究过程进行督促和指导。与

             研究性学习一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也区别于传统的标准化评价方式,它在很大
             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学业评价观念和实践方式。为了更好地阐述研究性学习的评
             价,本章拟就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策略、方法、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活动有两种形式:一是作为一种学习
             方式,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可称为渗透形态;二是作为一种课程,独立开设,




                                                                                  ·85·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