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31
第七章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
第七章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概述
(一)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实现跨越式进步的依托。20 世纪 50 年
代,第一次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由美国发起并逐渐扩散至全世界。这次改革不仅让
多数国家认识到将小学自然课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局限性,还促使人们认识到
动手操作、实践探究是科学的基础,也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环节。基于此,多个
国家将小学的自然课更换为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科学课,并
格外注重科学课中的探究式学习。1904 年,我国制定并实施了癸卯学制,在小
学设置格致课。至此,科学教育正式以课程的形式走入普通学堂。在之后的百年
间,传统的工业化社会正逐渐走向强调知识创新的知识型社会,科学教育受到了
越来越多的重视。转变学习方式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我国对
于小学科学课及探究式学习的重视不仅体现在研究领域,也反映在我国教育政策
与文件之中。2001 年我国发布新的课程标准并将小学自然课统一改为小学科学
课,标志着我国进入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新阶段。多年来,国家对于学生的科学
教育一直没有松懈。
2017 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
标》),基于新时代、新特点、新问题,对原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更新与
修改。《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
“这种符合儿童天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科学概念
的理解,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精神的有效学习方
式”。2019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将探
究式学习中主要的探究活动——实验,单独提出并将其看作为国家课程方案和课
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