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35

第七章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


             上探究知识、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理解知识。实现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

             去,并在实践中反复检验知识。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出现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其奠基人是皮亚杰与
             维果斯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并重视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结构。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复杂的,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也是复杂多样的,真理常
             常是一种解释方式,而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基于原有经验自主建构的过程。即强调
             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性、情境性与社会互动性,这与探究式学习的价值理念是

             完全契合的。
                 第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即引导学生自主
             学习。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任意涂画的白板,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

             师也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知识的建构有多种方
             式,探究是持续人的一生的、人类基本的知识建构方式,可以说,探究是人(个
             体与人类)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与生存方式。因此,探究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对

             知识进行建构,从而促进对知识的顺应与内化。
                 第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且生动的问题情境。建构
             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

             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
             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创设学习情境也是开始探究式学
             习的首要环节,在一个富有乐趣、充满新奇的情境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

             情,并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
                 第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协商与合作。横看成岭侧成
             峰,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获得的结果也会有差异,因此协商与合作是很
             重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互动性,即在知识建构过程中

             学习共同体内部的对话、协商、交往、合作。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商与合作
             在无形之中构建了知识建构共同体。在知识建构共同体之中,学习者围绕共同关

             心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形成初步的见解,并将这些见解作为观念对象在公共知
             识空间中公开,而后相互对彼此的见解进行评点、质疑、改进、丰富和汇总,并
             延伸出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就是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过程。




                                                                                    127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