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43
第七章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
于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大多浅尝辄止,对于其背后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学者
观点等缺乏研究,在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也未形成个人应用风格。换句话说,教
师仍基于传统教育观,将探究式学习当作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进行
应用。在过程中,探究式学习的内涵逐渐被窄化,探究式学习本身也逐渐被方法
化、模式化。
教师需要立足于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逐渐由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
中心、由以应试为主要目的转向以素养形成为主要目的、由重学生“学会”转向
学生“会学”。
2.教师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持不信任的态度
教师对于学生现有探究水平不自信,甚至有教师认为学生无法理解探究的过
程,让他们照着做就好了。
问题:您认为您的学生是否具备探究学习的能力呢?
L 老师:“肯定是具备的,但是水平不高,毕竟都是小学生。有时候带着学
生做个小实验,他们就是照着做,为什么做这步他们也不理解,老师讲也讲不通
的。但是大一点的学生会好一点。探究式学习能力要包括理解能力、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
M 老师:“学生的年龄对于探究学习能力的影响很大,中高年级的学生掌握
就会好一些,他们探究活动也会多些。低年级的学生很多东西还不理解,也很难
独立操作,他们的探究活动也会少安排。”
基于这样的观点,教师往往会减少对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或设置简单的、结构
化的探究活动。但教师往往忽视了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新鲜事
物,需要逐渐接受。教师不能期望学生能够一学就会、一用就对,就如演员一样
完全按照预设的方案进行。就如 S 老师说的那样,每个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探究能
力,探究能力高不高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
3.教师角色定位不明,走向两种极端
探究式学习对于师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师生不再是权威与学徒的关
系,而是互帮互助的学习共同体。不可否认,一线教师们本身是认可这一教育理
念的,也在为之努力践行着。但不论从年龄、心智还是学识等方面,教师整体都
是要优于学生的,这也会时刻提醒教师权威的属性。这样的心理暗示在课堂之中
是会被体现并放大的,如教师在提问时,学生第一反应不是调动经验说自己的看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