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47
第七章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
内化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以下是对探究式学习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希
望为研究者厘清探究式学习的内涵提供帮助。
1.探究式学习与问题式学习
问题式学习源于北美大学医学院的教学改革,其目的是为帮助医学生将专
业知识应用于医学实践中。对于问题式学习的定义一直没有统一,巴罗斯和泰
姆莱恩认为问题式学习是指在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安托尼
艾蒂(Antonietti)认为,问题式学习是将学习“抛锚”(anchor)于具体的问
题之中的一种情境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卡恩和欧罗克(Kahn &
O’Rourke)把问题式学习描述为“以问题的界定、处理来驱动学生整个学习经
历的学习”。由此可见,问题式学习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知识,问
题既是学习过程的开端也是学习过程的核心,而问题解决也代表着学习过程的
完结。
提出问题同样是探究式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不论是探究式学习还是问题式学
习都是基于问题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可以说,探究式学习是问题式学习的
一种。
2.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学习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学者布鲁纳(J.S.Bruner)提出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知
识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即学生基于现有条件自主地对科学概念进行发现
与推导,从而实现科学概念的理解及掌握。
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学习都是以问题为依托,以亲身体验为载体,在问题情境
中学习者通过资料搜集、实践操作、实验验证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在
学习过程中二者都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者内部动机的激发,致力于
让学习者以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方式获取知识。最早界定探究式学习的施瓦布也
曾提出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相似,但更具有操作性。由此可见,二者在某些
方面存在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这也是部分研究者会混淆二者的原因。
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学习拥有相同的理念内核,然而二者并不完全等同。探究
式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不同点可以概括为五点:第一,历史渊源不同。发现学习植
根于布鲁纳所发起的“学科结构运动”,从而生成并发展。探究式学习的正式提
出是在美国 20 世纪 50 年代的“教育现代化运动”,倡导者为芝加哥大学教授施
瓦布。二者虽都诞生于同时代,甚至都受到同一批学者的影响,如卢梭、夸美纽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