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51
第七章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验证—解释评估。理想的探究式学习课堂应该是完整具有弹性的,是基于科
学探究的过程,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过程可分为创设情境,提出科学问题;提出假
设,明确探究内容;实践操作,验证相关假设;整合证据,建构科学解释;分享
结论,集体解释评估五个环节。教师既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也要在课
堂中依据学生真实反应及时对探究式学习的过程进行调整。
(一)发展自身科学素养,为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打好基础
探究式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在过程中了解“是什么”,还需要逐渐掌握“为什
么”与“怎么做”。实现以上目标需要教师具备丰富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甚至
对相关的历史等人文社科知识都有所了解。除此之外,探究式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的设计与实践都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如科学问题的设计与导入,学生小组的分
配与协调,探究活动内容及难易程度的设置等,都需要教师万全的准备。因此,
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前学”“在教中学”。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更新个人知识体系,跟上时代与学生发展
的步伐。但光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前学”实际上就是终身学习意识
的一种体现。教师“在教前学”的方式有很多,如校内培训、专题讲座、阅读文
献、集体备课等。教师要不断在行动与研究中汲取力量,使自身不断由知识的简
单传授者转变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在教中学”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与学习共同体。首先,教
师的教学过程也是对自己教学设计的践行过程。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
题,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与知识体系。其次,在学习共同体中
学生的数量要远远多于教师,学生能够产生的“头脑风暴”能量也是惊人的。教
师要有意识地走入学生之中,虚心向学生学习,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设计合理的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问题是保持学生积极性、推进探究活动进行的关键。恰当且巧妙的科学
问题能够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究欲,并引发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产生,从
而成就一堂好课。恩格斯曾言明,需求是最大的动力。只有使科学问题内化为
学生自身悬而未决且急于解决的个体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因此,教
师必须基于学生的年龄、学情、认知水平等特征提出恰当的科学问题,从而促
进问题的内化。提出恰当的科学问题并不容易,只有既有意义又适合学生进行探
究的问题才会使学习者能够开展探究学习并有所收获。科学问题必须含有让学生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