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55
第七章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
究式学习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因此,探究任务的难度要适中。过于简单或过于困
难的探究任务都会打击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时可依
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先综合分析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认知基础,立足于当前水
平,再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找出最近发展区,将探究任务的难度设置在
学生能“垫脚”够到的水平。其次,探究活动的难易设置不可采取简单的“一刀
切”模式。为了使学优生获得挑战感,提升学习水平,学困生获得参与感,保障
学习质量。教师需要清晰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通过分层教学、分组合作
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二)设置探究小组,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是应用探究式学习时常见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
高效地完成探究任务,更能在过程中学会交流、分享、分工、协作等技能。为了
提升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教师在为学生设置探究小组时可以遵循以下策略:
1.合理规划人数
探究小组的人数要根据探究任务的难易程度、探究资源的丰富程度等不断进
行调整。针对难度较小、素材丰富的探究活动,可将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设成探究
小组,针对难度较高、资源较少的探究活动,可设置 4~6 人的探究小组。陈向
明通过研究发现,通常一个 4~6 人的小组在活动的有效性和参与性方面能够达
到最佳效果。探究小组的人数间接决定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程度。
2.保证小组成员的多样性
为了保证每一个同学都能有展示自己的空间,教师在设置小组时,需要保证
组内成员在性别、个性、知识、技艺、才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设置小组
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背景、性格、技能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统计,再以排列组
合的方式将同学划分到各个小组中。小组成员多样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分工与
合作。
3.帮助组员进行磨合
在设置探究小组之初,组员们对彼此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在进行探究活动时
会出现不敢参与、不愿意参与、意见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
解决,将会直接影响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新建小组时需要引导学
生表达自己,使组员之间不断加深了解与信任,帮助组员不断化解冲突并加强凝
聚力。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