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58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五、立足探究式学习目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
            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小学科学课程

            标准》也强调评价的方式需要多种多样,除了纸笔测验,还要基于活动、实验、
            项目报告等进行表现性评价。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确保探究式学习的应
            用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一)明确学习目标,设置评价标准
                学习科学把人类学习看作是由目标指引、积极搜寻信息和问题空间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的应用目标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目标的确定对于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知识经济时

            代,高新技术正在以全方位、高速度的方式发展着,常规性工作将逐渐被机器所
            取代。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培养的就必须是能够胜任复杂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
            新时代人才。

                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我们可以将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目标整理为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过程与方法、培养科学思想与精神三
            个方面,它们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具体的小目标。
                1.理解性知识的获得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所拥有的信息量正在以指数函数的
            速度快速增长,且倍增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简单的知识记忆已经不能帮助学生
            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对
            知识获得过程的关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学生理解性知识的获得。“知识是

            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背的”,在应试教育逐渐被扭转的今天,人们对于知识学
            习的认知越来越准确。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让学生掌握理解性知识是其基本目标。学生
            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是这一基础性课程

            中的基础性目标。若将这一目标进行简化,则可以称为理解性知识的获得。理解
            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在新情境中以不同的方式为媒介与新概念进行
            交互与内化从而完善原有认知结构。获得理解性知识的前提是学生通过探究将个

            体经验与新知建立联结,从而形成感性认识与理解。理解性知识既是探究的目标
            也是探究的线索,理解性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在新情境中的应用进行检验。


            150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