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61

第七章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


             达到的具体目标。即以学生学习情况为基础,以课时目标为核心,根据探究式学

             习的应用过程将大目标拆解成不同的小目标。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探究成果等
             判断学生是否达标。细化评价标准不是为了给学生进行分类,而是进一步对学生
             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并让学生明确需要进步的地方。
                 探究式学习的应用不能是简单的线性应用,而是需要关注学习的本质来实

             现。实践者在充分了解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应
             用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原则与过程有清晰的认知,从而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的地步。

                 (二)设置多个评价主体,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
                 探究式学习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同学及学生本人,相应的评价形式为师
             评、互评与自评。基于多方视角,立体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更好地
             了解自己应用探究式学习的情况,明确优势与不足,获得长期发展目标。其次,

             探究式学习的评价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探究的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的评价则是发现并解决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改进过程、促进学习。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很多,如师
             生对话、观察学生、检查作业等。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通过不断的评价帮助与引导学生,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重点包括:①学生
             对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否有足够的投入;②学生的思考过程是否
             合理;③学生当前的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④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及导致

             困难的原因。
                 2.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是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是探
             究式学习的主要评价方式。首先,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重

             要体现。其次,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者与操作者都是学生,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往往
             更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最后,教师无法保证在一堂课中对每个学生
             都进行完整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能够对学生评价进行补充。

                 如何保证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与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教师在
             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进行范评,帮助学生明


                                                                                    153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