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7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167

第八章  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明观点与看法或抒发思想与情感的能力,从而实现交际和思维。

                 三、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一)关于语言表达能力概念界定的研究
                 胡明扬(2007)强调语言表达能力指“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这是

             一种技能。戴文红(2006)认为语言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根据
             心理学上关于“能力”的概念,他得出结论,语言能力是支持个体完成语言活
             动的心理因素。孙荻芬(2001)将语言能力定义为“与顺利完成语言活动有关的
             动态行为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语言符号的感知、思维和情感的体验、记忆

             的唤醒。毛宇(2007)认为语言能力“是支持个体成功完成言语活动的心理因
             素”,表现为“利用语言符号系统完成交流活动并实现交流目的的能力”。彭
             庆华(2010)通过总结国外的研究发现语言表达能力的定义需要考虑不同的制
             约因素,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语言表达能力的界定有不同的解释。张强、杨亦鸣

             (2013)认为语言能力“由语言机能、语言素质和语言技能构成”。语言机能包
             括语言的脑神经机制和生物学基础,语言素质由所有语言知识组成,包括语法、
             语义、词汇、语音、语用等基本元素,语言技能指在进行听、说、读、写时运用
             语言的能力。由此可见,因为研究者各自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不同,所以关于

             语言表达能力的定义尚未明确。笔者通过吸收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语言是
             思维的工具与手段,而语言表达能力是支持个体借助语言符号顺利完成思维与交
             流的一种技能。
                 (二)关于各学科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李德鹏(2013)针对报纸汉语运用能力低的现状,在论文《我国公民语言能
             力培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中提到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公民语言能力是经济发
             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人才
             预备的重要因素就是良好的语言能力。赵言春(2017)在文章《小学语文教学中

             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研究》中提出,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四点不足:“学
             习环境不协调”,学生口语练习不能得以实现;“学生心理障碍”,某些学生存
             在自卑的心态,害怕开口说话,因此语言能力较弱;“教材的设计存在问题”,
             设计口语练习的内容较少;“教师的教学存在问题”,某些教师只在乎书面成

             绩,忽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何锋(2017)在论文《注重语言实践培养语言能
             力——译林版小学英语使用探讨》中提到,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


                                                                                    159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