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29
第二章 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另外,需要精心挑选适用于学生实际的教材以及课程。杜威通过分析证实了
如下问题:课程和教材之间具备一定的关联关系,并应该按照学生需求来选定相
关内容。在传统教育中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师作为主体来教授学生相关知识,但是
学生消化这些知识的效果不佳,并且学习积极性不高;尽管各个学科之间涉及到
了相关性,但是没有体现出其关联作用,并造成学生不能有效学习相关知识的情
况。因而,杜威提出需要关注不同学科相互之间的关联性。
2)人本主义学习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马斯洛与罗杰斯通过共同研究提出了人本主义学习理
论。该理论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重点,分别是:①学生观。学生同样是拥有不同
能力,并且他们的思想各异,在情感上需求也不同。而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应该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②教师观。教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的意义不仅是教授知识,
而是应该为学生收集更多学习资源,创建有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进行学
习,体现出自身的潜在能力,不能只是关注知识教授工作。另外,教师还需要给
予学生一定的尊重和信任,按照他们的意愿来进行学习,应把它们当成开展课堂
教授工作的合作方以及自我教育的主体,加强他们的自我管束能力。③学习观。
学习需要在具备好奇心的状态下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并且应该自主进行学习,不
能在教师的胁迫下进行学习。而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为了满足自身
需求、处理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学习动力。另外,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各
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因此体验感也会体现出思维以及不同感受融合到一起时出现
的效应。
3)认知建构主义
1966 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次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同时在认知发展
范畴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建构主义关注的是学习者的主体性、积极性以及社会
性。另外,可以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属于认知学派,但是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吸收有
意义学习理论、历史文化理学理论等,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形成了新思
潮。站在学习理论视角来看,经过研究分析人类认知规律以及学习过程,认知主
义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产生建构主义。而近年来,我国开展新课程改
革工作时也运用了建构主义,并且蕴含了科学教育。有关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
详见如下内容:
知识观: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性以及相对性。首先,应该认识到不存在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