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36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就被忽视了。
                (一)成绩考核是科学课程教学质量考核的主要方式

                目前,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情况的主要标准。虽然素
            质教育要求考核方式多元化,增加了对学生学习态度、过程以及其他素质方面的
            考核。但是,由于其他类型考核以定性方式为主,受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等影响较
            大,导致考核结果或者评价结果的可应用性较差。为此,学校还将考试作为课程

            评价的唯一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科学素养
            和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教师对学生素养能力的作用不了解
                科学素养是随着素质教育课程的实施而提出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

            备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真正
            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满足终身学习的需
            求。但是,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素养水平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单纯地去进行
            知识灌输,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成为机械地记忆。

                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
            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科学课对教材的依赖性较大

                教材是教师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的基础。在
            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教材内容陈旧,更新速度较慢

                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是教育部统一标准的科学教材。一方
            面,教材的编写时间较长,很多新的科学原理或现象没有纳入到教材范围内,导
            致教学内容和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另一方面,统一标准的教材具有较强的
            普适性,没有充分考虑到某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导致学生在相关内容学习时理解

            难度较大。因此,教材陈旧是造成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必须要对其进行更新,使其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选择跟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
            内容。
                (二)教师教学拓展能力较差

                受教材本身篇幅的限制,科学实验中涉及到的很多原理或者衍生现象不能够
            全部展示,需要学生在课下时间去进行探究或者分析。但是,受小学教师综合素


            28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