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58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之
            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科学态度培养维度中也提到追求创新,具体到学段目

            标:1~2 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
            认识事物;3~4 年级学生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科学
            探究,体会创新乐趣;5~6 年级学生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
            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可是,绝

            大多数小学科学教师自师范院校学习至今自身创新意识薄弱,缺乏探索精神,这
            样的小学科学教学在有限的教学环境下,更难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有些教
            师一提“创新”就觉得是不可逾越的教学瓶颈,缺乏行之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的路径。

                二、小学科学教学发展核心素养问题的归因

                (一)核心素养教育理论本身研究的不足

                2016 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指出中国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 3 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
            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 18 个要点。并提出根据

            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核
            心素养一经发布,国内各位专家学者纷纷对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和研究。比如,林
            崇德教授指出通过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国际比较研究、传统文化分析、课
            标分析以及实证调查等支撑性研究,建构了三大领域六个指标的中国学生核心素

            养体系框架,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推行只是指出了大致方向和路
            径:①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要具体到各学段,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研究是一项比
            较宏观的研究,主要关注通过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后,学生最终能够达成的关键
            性素养,在整个核心素养研究体系中处于核心和统领地位。下一步需要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深入到各个学段,从素养发展的角度提出各学段学生在不同核心素养指
            标上的表现特点和水平,把总框架具体到各学段,确定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关
            键内涵。②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进行研发。在国际经验和发展趋势研
            究基础上,我国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发需要根据各学段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

            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具体水平和程度,并
            进一步丰富质量评估内容和手段,以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新时期的人才培养


            50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