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87

第五章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科学课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






              第五章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科学课学习兴趣

                                         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学习兴趣
                 兴趣(interest),《现代汉语词典》把“兴趣”解释为“喜好的情绪”。兴
             趣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因素,它是以人认识和探索某

             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需要为基础,着力认识、探索该种事物或从事该项活动
             的心理倾向。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主动性,代表智力追求的能量。克伯屈认为兴
             趣是一种心理定势,指一个人专心致志于某件事。兴趣指一个人经常趋于认识、

             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
             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感体验的认识倾向。兴趣是心理
             学上的名词,“一种心理倾向”是它的本质性表现,主要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

             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心理倾向,是以人们认识或探索某种事物的需
             要为基础,并通过社会实践而得以体现的一种心理倾向。虽然关于兴趣的界定众
             说纷纭,但是可以归纳出几个共同点: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②兴趣是
             一种内在的动力因素;③兴趣是主体指向一定事物的自我活动。

                 学习兴趣(learning interest),在《教育大辞典》中将其为解释为“个人对
             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学习兴趣作为兴趣的一种,指学
             生力求认知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倾向。可见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和

             活动带有积极的情绪心理和认知倾向,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和认识倾向。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坚持认真地去钻研,去探索,所以兴
             趣也可以看作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本课题研究中学习兴趣

             可以驱使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或活动时有积极、出色的表现,并对科学学习产生积
             极的心理暗示。根据本研究调查问卷的题目特点属性,本书将学习兴趣分解为四


                                                                                     79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