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方略
P. 91

第五章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科学课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


             都生活化,才称之为教育,才会产生力量。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科学生活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小学科学的
             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要与生活保持高度的一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也要进行教学
             做合一,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来开展小学科学的教学,以生活为基础开展科学实
             践活动。总之,我国的近代教育受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影响,
             也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所有的课程都是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
             里选出来的”,对于来自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儿童比较熟悉的内容,儿童才会有

             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才能学习到新的知识。陈鹤琴提出
             学习活动要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教育的内容可以是整个生活世界,教育的来源
             是生活。他认为大自然和社会都是活的教材,所以学生的学习应该直接面向大自
             然,还强调不能将书本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学习材料。“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

             本原则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也就是说要以“做”为基础进行学
             习。另外,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特别健全,学生的身份是学习者,因此,
             教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加以指导,而不是彻底放手让学生去做。陈鹤琴将活

             教育的教学模式分为四个步骤,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实验观察,由此可以看
             出,他认为实验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好方式,要从学生的直观经验出发进行
             教学。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为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小学科学课程
             也是从人的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的,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学生才会感兴
             趣。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不应该把学生局限在有限的空间和群体中,应该从书本

             中汲取营养的同时,直接向大自然学习,大自然和社会都是活的教材。小学科学
             有很多需要学生去探究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增加学生动手和实践的机会,从学
             生的直观经验出发,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特
             点,有针对性地在旁边进行指导。

                 以上三位教育家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但都认为教育要以
             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为生
             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建构主义理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对当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运用建


                                                                                     83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