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P. 133

第三章 畜产品安全的相关问题研究



             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品;违规使用无批准文号、套用批准文号、改变组方、成分标
             实不符的假劣兽药和非法添加其他成分和违禁原料的兽药,违规使用未经批准的
             新特假兽药;兽药使用不严格执行停药期规定等。

                 第四,畜产品在保存、运输环节的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包括为了保证畜产品
             的新鲜、不变质,畜产品在保存、运输中可能添加违禁物质,如非法的保鲜剂、
             防腐剂;过量使用保鲜剂、防腐剂;包装材料不符合国家强制要求造成的包装储
             运材料的污染;存储时间过长和温度不当造成畜产品变性等,如冷链运输故障导

             致乳品变质等;较长时间的储运过程可能导致畜产品自身产生生物毒素风险,都
             可能使畜产品严重污染,造成细菌滋生。
                 3. 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考量机制工作流程
                 (1)建立责任分工及专家评估小组

                 成立由责任领导和责任处室、相关负责人组成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领导小组。相关单位分别负责畜禽养殖、饲料、兽药监督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
             评估工作。组成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组。由相关行政机构、执法机构、
             技术支撑机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抽调专家组成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组。

             各单项工作评估组按照职责分工,根据形势综合判断,定期不定期开展风险评估。
             有应急情况随时开展评估。
                 (2)提前收集风险信息
                 对于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要明确有专人负责收集相关风险信息进行危

             害因素的识别。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主要包括日常监管过程中检查得到的信息,如
             近期疫病用药风险、客户反映的风险问题等,各县市区上报的检测结果信息等,
             监督抽查、检测过程中获得的风险信息,举报或投诉的信息。
                 (3)及时开展风险评估

                 对于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应当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风险评估。如定期开展单项评估,针对不同的风险点分别召开风险评估分析会,
             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针对该项目进行分析、研判,专家组根据各专项组提供的畜
             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监督抽检信息、投诉举报信息、市场调查获取的信息、

             生产单位反馈的信息、国内外团体或消费者反馈的信息、新闻媒体报道的信息和
             周边地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基层监管实际情况等,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总体情况进行评估。找出安全隐患,指出监管漏洞,完善监督机制,及时处理监



                                                                                 ·121·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