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畜牧兽医类动物生理研究分析
P. 135
第三章 畜产品安全的相关问题研究
五、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问题的建议
(一)完备可追溯制度,从源头层层把关
畜产品可追溯体系旨在实现畜产品的全程可追溯管理,该体系包括动物标识、
中央数据库和信息传递系统及动物流动登记三个基本要素。畜产品追溯是指应用
标识技术、信息技术等,全程记录畜产品生产、经营等环节的相关信息,以实现
对动物的饲养、屠宰及动物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的追踪和溯
源能力。而风险评估机制在于针对影响畜产品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将其潜
在风险扼杀于摇篮,两种机制实属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养牛业为例,牛冷冻精液
保存管上要详细地记录该牛的品种、年龄、来源地、遗传背景和家族系谱等代码
信息;每头牛均有伴其一生的耳标,记录了其出生日期、产地、检疫证明、防疫
证明,甚至包括户主的详细资料。通过对影响畜产品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
估,一旦确定某些因素或者环节为风险因素或风险环节,就可以通过牛的耳标信
息,确立哪些个体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否已经受到影响或威胁,就可以确定是
否要进行召回或者销毁等,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的健康。当然,要达到畜产品追
溯制度及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有效结合,首先要加强养殖档案制度的建设,
做好免疫程序记录、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和兽药记录、消毒记录、诊疗记录、防疫
监测记录等源头信息的完善和保存。其次,创建畜产品安全信息上传平台,及时
完成养殖档案、运输工具、仓储等信息的录入上传,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通
过该平台,可以随时查询畜产品安全状况,然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最优管
理方案。
(二)创新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加强风险交流
风险交流主要强调在风险分析全过程中的信息互动,是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的基础,同时又受到评估和管理的引导和影响。因此,只有实现风险交流范围最
大化,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风险评估效果。风险交流的交流对象主要包括消费者、
专家组、利益相关方等,要想达到实现风险交流的最大化,就要想办法让消费者、
专家组、利益相关方等风险交流对象能够通过一系列平台,达到信息、数据的即
时准确的沟通交流。首先,在信息发布机制上,应注意把握以下方面:在发布渠
道上,除了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外,要更加注重网络、手机短信等
新媒体的运用,以更好发挥信息传播优势;在发布方式上,对于一般监测信息要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