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03

第三章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三)按照“知、情、意、信、行”5 个环节选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方法
                 道德观念的形成一般经过“知、情、意、信、行”5 个环节,其中“知”具
             体指道德认识;“情”具体指道德情感;“意”具体指道德意志;“信”具体指

             道德信念;“行”具体指道德行为。根据以上 5 个环节,在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思
             政育人过程中,大学体育教育者可以选用认知发展法、情感陶冶法、理想激励法
             和道德实践法达到“立德树人”目标。其中,认知发展法应用于第一个环节,包
             括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等,主要用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情感陶冶

             法应用于第二个环节,包括暗示法、游戏法、观摩法等,主要用于培养大学生的
             道德情感;理想激励法应用于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包括价值理想激励法、
             人格理想激励法等,主要用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道德实践法应
             用于第五个环节,包括示范法、榜样法、模拟比赛法、社会实践法等,主要用于

             促成大学生做出道德行为。
                 (四)营造开放的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环境
                 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环境,是指对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活动的
             开展以及大学体育教育者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

             素的总和。环境营造是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建议
             大学体育教育者确立以“增强德育实效,立足环境育人”为主导的大学体育课程
             思政育人环境建设总体目标,建设两个育人环境:一是建设学校环境、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同步提升的多德育主体,协同育人环境;二是线下环境、线上环境同步

             提升的多维度空间,全方位育人环境。
                 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有自身的特色,如多样的育人目标、复杂的
             育人内容、灵活的育人方法等。课程思政视野下,大学体育教育者想要通过大学
             体育课程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应深刻认识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特

             色,以这些特色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实践。
















                                                                                  ·93·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