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05
第三章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涵更加充实、更加具有吸引力和价值导向。
3. 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已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明确怎样才能造就合格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继承者,并印发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
求大学对各学科中的思政教学的课程资源济宁充分挖掘与利用,就思政教育很好
地融合到一个专业学科中。需要各大院校严格执行将思政课程与各学科课程同步
进行,建立系统性的育人制度。同时,还对如何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
全育人”进行了阐述。为此,各地、省、市教育部门纷纷发布了有关学科的“思
政”改革的试行通告,突出了“通识”与“专业”的培养功能,同时还强调其他
各学科思政育人的价值。特别是高校的体育课,由于它涉及范围广,涉及人员比
较多,必须把课程思政与高校的体育课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培养出良好身体
素质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大学生。
4. 顺应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的学习与培养往往与“高峰体验”相伴,如游
泳、体操、武术等运动项目的教学和训练,要求学生进行高强度的体能锻炼,要
培养大学生自信、毅力、勇气、斗志等精神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无论团体或个
体,都要求同学们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树立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竞技态度,
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在提升运动技巧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熏陶与启迪,充分反
映出时代和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要求与培养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十大德育制度应
主要是以实践育人为主要内容,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不仅是以“以立德树人”的教
育思想为核心,同时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最佳方式。为此,必须将思政
教学融入整个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之中,以思政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
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形成思维导向,为实现高校全面、高素质人才的新发展提供新
的途径。
(二)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重知识技能传授,轻精神价值引领
由于传统的“双基”教学目的和考核评价体系,加之体育教学中没有充分地
意识到课程思政要素的重要作用,缺少对思政要素进行思考和挖掘。因此,在大
学体育课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技术考试是
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精神价值观、情绪心态方面,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