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09
第三章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聘、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表彰等方面的工作,引
导学校的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5. 发挥大学体育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专业优势
体育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特殊的优越性。体育专业的教学不仅能够提
高学生的技能、体质和个性,在锻炼的同时,还可以锻炼专业学生永不言败、自
强不息、团结协作、爱国奉献、不畏强敌的精神,能够更好地传播竞技运动的积
极力量,增强学校体育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信和学科特色。体育精神体现了
一种永不言败、不放弃、不服输的精神,像中国女排精神和体操精神等都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精神。通过对排球运动的剖析,可以看出:以爱国主义为中心,以团
队合作为基础,以敢于开辟为途径。以追求优秀为目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是最
重要的。只有实力足够强大时,才能在比赛中击败对手。在体育专项课程教学中,
使学生在熟练运用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真正
做到学思兼修、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把专项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
行理念融入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以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为要素
全程实践取向的课程体系,打造理论学习量化,实践训练常态化,科学研究实战
化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
大学的体育课程思政是以新时期思想为导向的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它需要根
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把思想政治的内涵充分地发掘,将其
与体育课程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确保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塑造他们的人格,磨练他们的意志,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融合
(一)课程思政的提出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
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
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 年 5 月,
教育部印发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
而体育课程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大思政”发挥着独特作用。课程思政指
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