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07
第三章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由于对思政课进行了系统化的理论剖析,而对体育课中的“思政课”要素的发掘
却缺少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设计与有效结合,造成思政教育无法很好地融入体
育课程中。
由于在实践中体育课的特点和大众体育课的普及,使得“表面化”“硬融入”“形
式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实施
制度上,多数高校在人才培训计划中都明确地强调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课程思政
教育的培养,但在制定课程内容时,却未能得到切实的贯彻。当前,我国大学体
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都是围绕着“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来进行的,但在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特别少。与此相应,体育课程的考试仍是现有的教学内容,如理论、专业能力等,
而在思想政治课程考试方面,则往往被示范课程、说课评课、讲课竞赛等硬性指
标所牵引,既缺乏人文精神,亦使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陷入“思政要素与专业知
识结合不足”的误区,对大学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系统性延伸造成影响。
(三)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
1. 在多方协同中完善体育思政育人的内容体系
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体制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必须
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首先,
学校管理层和管理部门要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的功能与效果,对课程思政融
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要全面认识,从上到下,学校各部门和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
参与到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课改中来,不断地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在
体育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要主动协调,加强对体育教育的支持,为实施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后勤服务部门应主动协调购买体育器材并修建体
育课场地,为实施体育课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硬件支撑,高校宣传部门应加大
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营造梁海的体育文化氛围。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课程思政与体育协同育人的教师团队
大学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运用自己的优点指导和
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积极学习思政课程知识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
的教学水平,提高自身思政教学能力,将思想政治元素纳入体育课教学中,既可
以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机,又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同时又能
够顺应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基本要求,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组织水平。为此,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