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15
第三章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目的思政内容建设与目标融合也呈现出了一些困难,这给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和
学生的学习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同时在体育思政评价体系的建设方面还未达成
共识,因此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认同上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体系建设
还不完善。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价值、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六个核心问题还存在着统一认同的困境,大学体育课程思
政讲授与技能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环节中各部门政策是否支持落实到位,全面评价
及教师个体多元参与的认同感还不一致。
4. 大学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耦合困境
体育课程思政在融合上仍有“疏离化与分权化”的生存态势,思政元素未融
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思政内容挖掘上,力量稍显薄弱,思政
元素融入体育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上面还存在不契合的情况。推动体育课程
的思政建设,并不仅仅是在教学中喊出几句思政口号,或者增加几个与政治教育
相关的体育课程或体育活动,而是深入挖掘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资源,将“立德
树人”贯穿于教育,并始终形成基因嵌入体育课程中。因此,高校应将理想、信
念、核心价值等理念和政治教育要素有机地整合到体育课程体系中,使体育课程
和思政课程协同推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品学兼优的后备人才。
5.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体系困境
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现状来看,目前还难以形成一种更全面的体育与
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衡量与评价体育课程育人水平的高低是体
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重心。由于缺乏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体系,体育课
程思政就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准确完整的监督评价机制,难以激发学生对
体育思政学习的坚定立场和理念,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和挑战,勇于
做一个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开拓者。此外,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和可行的路径等
方面的支持,难以提高体育教师运用其政治理念积极探索体育课教材,梳理体育
教育内容,向学生传导追求卓越、坚忍执着和爱国情怀的能力和热情。
(二)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从“立德树人”的本意来看,“立德”的目的就是通过道德实践将“德”根
植于受教育者的内心和言行之中,使其通过接受教育成长为有道德、有德行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在建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挖掘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拓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渠道,强化课程思政功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