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16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能和内容建设方式,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通过借鉴国内外经验,文章提出
“共建教学模式、共生教学内容、共享教学方式”的理念,并通过提高教师思政
素养、优化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强调立德树人的体育课程价值观的方式,来
摆脱目前困境,实现共同发展。
1. 明确以学生为主体,协同共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习得的过程,“以
学生为主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习得的过
程,关注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是否有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转化和升级,落实多元
发展与共生机制,共建资源,共享开发体系,立足资源优势,旗帜鲜明地讲政治。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模式,首先要进行思想破冰,明确“育人”理念,坚
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深度挖掘和精准凝练在体育课程中的文化价值范
式,将其转化为教学过程中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的有效载体,克服主体之间
信任困境,保证课程思政建设有效协同共建。通过落实社会、学校、家庭和教师
的多元发展主体,创建新时代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在理念制定的实践运
用中来开发网络学习资源、分摊责任与义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分类把关,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立足根本来实施思政教育。
2. 强化建设方式,完善体育思政课程资源建设
大学体育课程本身就孕育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在大学体育课程的不同阶段,
不同项目都可以挖掘出有效的思政元素。挖掘思政资源融入体育教学,首先教育
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建设体育课程思政的资源库,通过上级部门和教师合力建设丰
富的思政教学资源,增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思政资源运用能力,同时激发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课程生态资源的生成,以顶层设计为先导,各门课程多
元融合共生为载体,创新课程体系,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增强大学体育课程
思政育人的效果,系统挖掘思想教育元素,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动力,融合
多方力量来形成统一的思政教育理念。以高校思政课程教育为出发点,各方积极
配合体系搭建、观念引导和体育思政实践活动的开展,形成和谐共生的融合形态,
逐步建设并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3. 实现多元化建设目标,互助共享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大学体育课程本身就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元化教育的要求,
建设大学体育思政课程应从多角度出发、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和协力共建来实现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