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19
第三章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制,增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动力,破解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堵点,
解构并重构当前教育制度体系,多元融合各类主体参与教与学的形式和规范,打
造“协同共建、融合共生、互助共享”的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师教学新格局。
四、课程思政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抓手,
也是培育综合能力和素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所谓“课程思政”,
指的是各类型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育人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强
调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我国
教育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而大学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身体
素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意志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始终
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备受推崇的大环境中,大学体育课
程教学应主动融合课程思政,积极挖掘大学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此促进大
学体育课程教育价值的实现,为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
(一)课程思政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合的重要性概述
1. 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
大学体育教学主要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日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中,大学体育教育也应融入思政课程的教育观念,树立身
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体育理念,从而实现全民体育素质的增强,推动我国体育教育
的进一步发展。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备受推崇的教育环境中,大学体育课程教学
改革已经深化实施多年,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体育课程
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大学体育教师
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其难以快速接受新教育思想,仍然习惯
使用“理论讲解 + 技能训练”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体育课程教学偏向于竞技训
练,没有真正体现大学体育运动内涵,也没有关注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差异性,
不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素养和体育精神的培育。二是大学体育课程更侧重于体育技
能训练,过度强调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成绩和体测合格率,没有向大学生充分展
示体育精神,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局限于技能动作练习,而没有真正领悟体育精
神,使得大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四肢发达,但缺乏精神和思想的人才。而在大学体
育课程教学实践中,积极推动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教学融合发展,体育教师在体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