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17
第三章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多元化建设目标。通过自主培养和多方支援来建设体育思政高水平师资力量,挖
掘体育思政元素来丰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体育思政需求来改进教学方
法,完善目前落后的教学条件,提升体育课程育人的教学效果。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多方参与、共同融合的结果,实现主客体之间
的体育思政目标整合,在学校、政府、社会及教师的力量互助互惠,延伸思政课
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教学发展的链条,摆脱大学体育思政课程教学困境,使全体学
生共享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成果。通过对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流程与组织的再造进行
反思,推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来促进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融合,
保证大学体育思政理论体系资源互助共享。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过程
中,多方互助共享思政教学方法,在社会各方实践过程中,本身就拥有丰富的实
践指导方法,在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意志品质锤炼社会发展过
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指导经验,互助共享这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体教融合
的大背景下,课程可以借助社会多元力量,采取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实现大学体育
思政建设目标。
在课程实践开展中,不光让学生在第一课堂学习,同时也可以借助社会力量
开发第二课堂,以及借助网络资源来开发第三课堂,串联起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力量来充实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在平时开展的实践活动中,
以互助互享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思政教育链条,来实现面对面课堂与虚拟课堂、课
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最终共享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理论建设成果。
4. 立德树人,强调“同频共振”的体育课程价值观
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是育人的基本实现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形体
的锻炼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强调思政知识的价值引领,突出专业课程和思政
教育相融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取向。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培养学生对体育规律的认知。
深度挖掘“女排精神”等中国体育事业中追求卓越、战胜强敌、不断斗争的模范
作用,鼓励学生乐于知识学习、勤于运动练习、勇于挑战极限的精神,为学生终
生体育打下基础。体育课程应在“立德树人”蓝图下,整合学校情况和教育政策,
宣传新时代主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体育教育。教师应以体育课堂为主要
渠道,挖掘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其分类和概括,
真正让马克思主义作为体育课思政的行动指南,使体育课与思政课做到同向发展。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