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20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育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关注点,除了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密
切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精神等培养情况,积极改变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
技能、轻精神”内涵的现状,有利于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
2. 形成协同育人局面
思政课程是大学思政教育的显性课程,而其他课程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
政元素是隐性课程,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若思政育人局限于显性课程,或者是
局限于隐性课程,都难以保证思政育人效果。因此,在思政育人实践中,只有形
成显性课程教育和隐性课程教育的协同育人局面,才能促进各类课程和多样化社
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全面提升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而在大学体育课程
教学实践中,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和体育课程教学融合发展,可以让大学生在长期
的体育锻炼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且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深受学生的
喜爱,体现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价值,有利于形成协同育人局面。
3. 有利于培育新型高等人才
在新时代环境中,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等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样是
时代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高校教育实践中,既要加
强文化类课程教育,又要坚定地落实体育课程,并保证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为培
育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提供支持。当前,我国各领域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的
关键时期,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大,不仅看重高素质人才的知识与技
能,还高度重视人才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这无疑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高要求。
在此大环境中,高校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融合发展,可以通过
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同时,可以培育大
学生的体育精神和思想,使得其能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奋斗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
在大学体育课程中,蕴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使得课程思政融合具有一定的
可行性。总结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合作元素
当前,我国由于各项因素而导致大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在大学生成长过程
中,长期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导致其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都具有“以我为中心”
的特征,缺乏对外界及他人的关注,严重缺乏合作意识,甚至在具体的行动中会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