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32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1. 加强思想重视和引导
                作为一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体育课程贯彻落实思政育人离不开教育乃
            至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和足够理解,特别是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高校。当前,在

            现实教育教学中,围绕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方面还存在很多
            误解,思想重视不够。部分师生谈“思政”色变,对课程思政存在抵触心理,认
            为“思政”就是意识形态,应该与课程脱钩,不能正确认识到任何一门课程只要
            涉及人的命题,都必然存在价值取向问题,课程教育只能在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

            规范下才能培养出合乎德育要求的优秀人才。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教师等有关
            方面应及时梳理回应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种种误解,积极组织体育课程教师集
            中培训学习,加强交流讨论和答疑解惑,团结凝聚体育课程开展思政育人的思想
            共识,培育形成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课程思政与全方位育人

            格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2. 改革体育课程设计
                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发挥,其核心在课程设计环节的布局。课程设计是
            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各部分、各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顶层布局的重要教学环节,是

            教师组织教学的前期准备。当前大学体育课程设计中对思政育人体现不够,主要
            表现为在课程大纲、教学方案中,学校和教师对思政育人发掘不够,融合不够,
            部分学校和教师没有深入理解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机械、片面地理
            解国家要求,被动应付式地“重视”课程思政,在教学大纲和方案中生硬搬套相

            关概念和话语,与课程教学融入不够,没能围绕立德树人要求更新课程设计中的
            授课内容、结构、方式和重点。当前改革体育课程设计,要“有整体的体育课程
            设计,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引导的教学目标、有体现价值观引导的教学大纲和教案”,
            需要学校和教师根据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思路和教学现实的变化而调整发展、精

            心布局,包括对教材、课程大纲及教学方案的全方位、一体化重新编排。“在课
            程目标上,将立德树人置于课程目标之首,实现立德、强身、健心、益智多元目
            标”,根据课程思政总指导原则,充分挖掘教学活动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因素,在
            设计过程中鲜明标注,充分反映,并强调落实。

                3. 更新体育课程授课内容
                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发挥,其关键在课堂授课环节的落实。体育课程教
            师在课堂中如何讲述课程内容,如何组织思政育人,直接关系着学生受教育的效



            ·122·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