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42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3. 在课程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健康心理
                大学体育教师应以各种运动作为载体和手段,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
            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自信心,并对未来的个人发展形成更为明确的打算和规划。

            具体来说,大学体育教师可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认真观察、发现学生的强项和进
            步之处,及时对他们提出表扬和肯定,同时对学生的技术性问题做进一步的指导;
            而当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消沉的状态时,教师也要予以必要的关怀和鼓励,依托
            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调节功效来帮助他们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重新发

            现生活和运动中的美好。
                (三)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利用微课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
                1. 借助线上微课形式开展理论精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
                绝大多数非对应专业高校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能力、思维模式或者认知习惯

            等方面并不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很难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保持全程注意力的高
            度集中——这一点在涉及一些理论知识密度较大的技法课程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因此,在进行一些涉及较多概念性内容或核心知识点的课程教学时,大学体育教
            师应有意识地将主要的教学阵地转移到线上平台,依托微课这种具有显著课程要

            点集中呈现优势的线上教育模式,利用视频等更具感官作用效力的形式来引导学
            生理解知识信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在多感官资源的充分
            挖掘和作用发挥下表现出更高的效率,缩短课程知识从多元载体到学生脑海中的
            思维路径,同时优化学生的理论学习体验,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理论教学效果。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为准确地学习有关“篮球比赛阵位”方面的知识,教师
            可利用网络资源制作或直接下载现有的微课视频,以图块化的形式来表现不同类
            型的篮球比赛常见阵位,并通过模拟比赛推演或者互动视频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
            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各类篮球比赛阵位的概念、形式、优势、短板以及对每个

            队员的赛场要求等。通过微课形式,让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有更详细的理解,这
            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有着巨大的作用。
                2. 依托线下互动活动组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是获得了教育界公认的至理,自然也适用于体育

            教学。高校学生大多处在身心发育的“进行时”,有着较强的通过实践活动实现
            自我成长的必要性,同时在主观意愿上也有着较强的自我表现、价值创造诉求。
            大学体育教师要尊重并顺应这一客观事实,在通过微课等形式开展线上理论知识



            ·132·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