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P. 144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现不同学生课程学习水准的档案表;在线下指导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
分别实施具有不同侧重的引导,以赛场环境下队员间的精准传球和边场带球作为
针对薄弱生的训练重点,而对整体情况较好的学生则可将指导层级提高到对方防
线的穿插突破等模块高度。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主要策略外,大学体育教师还要突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对
“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践行作用,依托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
彰显体育精神和体育魅力的镜头,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体育作为一种普世文化所蕴
含的“正能量”;同时,教师还可在线下教学中进一步挖掘小组合作模式的德育
资源,扩大学生的合作范围,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感受到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
价值和乐趣等。可见,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微课,既能起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
同时也在体育教学中践行了课程思政,让思政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
挥体育精神,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节 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实践
一、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入篮球课堂
进入新时代,广大中国青年如何在国际社会错综复杂的思潮中明辨是非,恪
守使命和职责,已成为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亟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关于加强和改
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印发,对这个问
题给予了更清晰的回复。《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
教育资源,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
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体育课较其他理论课程的
突出优势是学生在上课时,思维和行动表现得较丰富、较显著,这就使得教师向
学生提供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机会更多。篮球运动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其他团体运动相比,在合理范围内身体产生直接对抗的可能更大,要求队友之
间的交流也越多,蕴含的思政元素也越多。因此,将篮球运动特点和思政元素深
度融合,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凝练出遵守规则、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等精神,从
而加快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
·134·